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龐建新)7月11日、12日連續(xù)兩天的線上期末考試結束后,北京某學校五年級學生京京撒起歡來——又迎來放大假了。
受疫情影響,這屆中小學生寒假連著暑假一直宅家上網課,有的甚至只上了短短一周課就返回家中。隨著高考、中考陸續(xù)結束,放暑假的北京中小學生目前仍無法實現出門走走的計劃,少年宮、夏令營、旅行都被摁下了“暫停鍵”。“神獸歸籠”后如何度過漫長而不無聊的暑假,成了近日家長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記者獲悉,北京市教委日前發(fā)布“居家遠行計劃”,首批37項活動課程發(fā)布。記者從首批活動資源目錄里看到,不僅有線上參觀,還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藝術、自然、人文、地理、歷史、娛樂等活動課程,孩子們喜歡的北京天文館、北京動物園等也在首批線上活動資源目錄里。據悉,為了方便同學們居家參與活動,今年房山區(qū)文化活動中心、香山革命紀念館等還推出了“云課程”“云展覽”等。
除北京外,記者了解到,如上海等其他城市則根據當地情況,安排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各類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內涵豐富、吸引力強的暑期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對于線上的豐富活動,很多北京家長仍存擔憂,“傷視力、孩子自控力差、低效”等是家長心中的痛點。北京亦莊一位家長表示,就連學校組織的線上夏令營,都不想讓孩子參加。有家長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調查時表示:“我家孩子今年上初三,從元宵節(jié)過后,除了中間有一個月返校學習,其他時間從早到晚全部是線上學習,現在畢業(yè)了,如果還都是線上活動,真為孩子的眼睛和身體擔憂。”另一位家長則表示,擔心孩子沉迷手機和游戲,已經沒收了孩子的手機。有家長期待,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北京的博物館、圖書館可以在控制好人流的前提下適時開放。
對比以往暑期生活學習安排,一些“雞娃”家長今年一反常態(tài),直言“孩子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為此不少家長減少了給孩子報網上輔導班。
不報班,不能遠行,家長該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
北京昌平區(qū)一位家長,為孩子選擇了親近自然的“騎行夏令營”。據了解,很多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公園、近郊等戶外休閑場所,作為暑期游玩的去處。
還有的家長把鍛煉孩子生活能力作為暑假的一項目標。“現在的孩子欠缺的恰恰是生活自理能力,做簡單的飯菜,洗自己的衣服,簡單收拾房間等都是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北京海淀區(qū)一位家長表示。
對于那些父母雙職、獨自在家的孩子來說,居家安全、無人陪伴成了最大的難題。在這個特殊的暑假,專家建議,既要確保學生的居家安全,又要防止孤獨帶來的心理傷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名譽理事長宗春山認為,暑假中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放松,家長和學校應該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通過安排一些休閑活動,讓他們身體和技能得到鍛煉,心靈得以充實。
據記者了解,為豐富孩子們的生活,減少孤獨感,保障孩子居家安全,北京一些社區(qū)還開展了“社區(qū)小管家”養(yǎng)成活動,小志愿者可被邀請參與物業(yè)治理、文明促進等線上暑期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