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王文郁)法庫為滿語“魚梁”音譯,寓水草豐美、山川秀麗、物阜糧豐之意。其位于遼寧北部長白山山脈與陰山山脈余脈交匯處,是全國產糧大縣和全國奶牛標準化規(guī)模養(yǎng)殖示范縣。
近年來,隨著法庫縣域經濟不斷向更廣領域拓展,該縣孟家鎮(zhèn)老邊村及附近的部分村民守家就業(yè)成為新型職業(yè)農民,打工掙錢和照顧家里兩不誤,不僅走上了夢寐以求的致富路,還有效保障了市場主副食供應。
現代化農業(yè)為村民提供了就業(yè)崗位。王文郁/攝
老邊村地勢平坦,適宜農作物生長。遼寧銘清味道有機農業(yè)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銘清有機農業(yè))在村里建有日光溫室大棚80棟,還有先進的滑蓋式電控自動溫室5棟。該公司生產的有機蔬菜,從種子的篩選到整個種植過程,全程倡導自然生長,遵循有機操作規(guī)程和科學種植方式,除了供應沈陽市場,還遠銷哈爾濱、長春、上海、北京等地。
今年54歲的高秀瑰正在銘清有機農業(yè)包裝車間忙著為蔬菜打包裝盒,每個步驟細致認真。她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她年輕時從鄰村嫁到老邊村,為自己的幸福人生開了個好頭。“當時有句口頭禪:東跑西顛,不如團崗、老邊?,F在,一兒一女分別在沈陽和盤錦打拼自己的事業(yè),我和老伴留在村里”。
高秀瑰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她從家騎電動車到公司上班,只要四五分鐘,月收入1800元;丈夫在縣城陶瓷企業(yè)打工,月收入有3000元。這不包括家里33畝玉米地和4頭牛的收入。老兩口住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加上前后院,挺寬敞的。
高雅賢與高秀瑰是同村人,也是后來嫁到了老邊村。她在銘清有機農業(yè)工作了很多年,是公司培養(yǎng)的技術骨干,月工資有2000余元。她家有30畝地,其中10畝在銘清有機農業(yè)規(guī)劃面積內,通過土地流轉每年能收入9000元,另外20畝地種玉米。高雅賢的丈夫在縣城打工,收入比她還高。
記者在高雅賢家的院子里看到,大部分地面鋪上紅磚,也沒有像普通農家一樣在房前屋后種上應季蔬菜。她向記者解釋說,兒子和兒媳帶著孫子住在法庫縣城里,買了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孩子們會經?;丶襾砜纯矗豪镒隽撕喴子不脑旆奖闼麄冮_車回家停車,不用擔心雨雪天車輪胎陷入泥地里。“再說,還守著公司供應市場的各類上好蔬菜,從不擔心家里沒菜吃”。
今年59歲的石中元當過村干部,也曾帶領施工隊在外地承包工程。2016年,他被聘請到銘清有機農業(yè)做管理工作。石中元告訴記者,公司實行規(guī)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生產模式,種植、看護、采摘、打包、銷售等工作每年能為老邊村及周邊村屯提供長期就業(yè)崗位近50個,務工農民可實現年均增收2萬余元。在春播和秋收的重要時間段,公司會給打工村民分批放幾天短假,保證農戶不誤農時干完自家地里的農活。
老邊村黨支部書記武鳳英告訴記者,目前全村有近400戶、1500余口人,村民除了從事種養(yǎng)殖業(yè),有二三百人在周邊設施農業(yè)和生產企業(yè)就近打工,女性村民的月工資平均在2000元左右,男性村民的月工資平均在3000元左右。如今,企業(yè)用工和大力發(fā)展有機蔬菜等產業(yè)解決了大量農村閑置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很多新型職業(yè)農民早已圓了守家打工增收致富夢,日子過得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