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李福棣 記者張文章)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福建省寧德市市場監(jiān)管發(fā)布2021年十大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黃金置換、免費贈送等消費陷阱。面對理財可高額回報、購房可拎包入住之類的宣傳時,特別需要提高警惕。
預付消費 當心跑路
近年來寧德市涉及健身服務、美容美發(fā)、教育培訓、洗衣洗車、商業(yè)零售、餐飲以及娛樂等商業(yè)、服務性行業(yè)預付卡爭議頻發(fā),商家轉讓、停業(yè)、卷款跑路,或設置霸王條款等,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對預付式消費務必要謹慎,切記不要被宣傳大幅優(yōu)惠所迷惑,不要一次性充值較大金額;盡量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預付卡使用范圍、有效期限、退卡條件和違約責任等重要事項。
黃金置換 需防縮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黃金首飾也進入平常百姓家,可黃金首飾戴的時間長了,顏色就沒那么鮮亮,一些金店也會推出以舊換新的活動,承諾可以免費更換。但是商家不可能做虧本買賣,黃金以舊換新重量縮水、軟金換硬金、克金換件引發(fā)爭議也是隨之增多。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置換應選擇有持久信譽和質量保證的商家;要懂得辨別黃金飾品的種類,如足金、硬金、K金、彩金,了解其含金量和計價方式,軟足金飾品一般是按重量銷售,硬金、K金飾品一般按件銷售;必須詳細了解商家置換政策,不要輕信銷售人員的口頭介紹和口頭承諾;置換時要考慮物品價位是否相當,并保存相關票證。
食品消費 安全為先
選購食品時要關注食品安全、健康和營養(yǎng),并注意食品種類的均衡,拒絕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食品時:一要選擇信譽良好的超市、網店,不購買無生產企業(yè)名稱、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的產品。二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盡量不直接用手觸碰,同時做好外包裝消毒防范措施,烹飪時要燒熟煮透。三要按需適量購買,了解食品保存條件等信息,科學保存,及時食用,以免囤積太多造成變質和浪費。
免費贈送 小心陷阱
近年來,關于免費贈送后又要購買相應的配件、軟件等的爭議不少。免費贈送平板、學習機、凈水器、足浴盆、手機、電話手表,超市購物后憑小票免費抽獎、換首飾等,此類現象在跟團旅游過程中也會經常發(fā)生。但這些被免費贈送和中獎的背后,往往面臨的是一個深深的消費陷阱。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所謂的免費,不過是商家一種商業(yè)模式,放長線釣大魚;免費的往往是以其他形式進行了更高額的支付,貪圖便宜的是永遠斗不過精明的騙子;保持一顆不貪小便宜的心,自然不會受到侵擾。
手機資費 ??辞鍐?/strong>
通訊服務投訴居高不下,反映的問題集中在套餐資費、流量資費和增值業(yè)務資費亂收費,被開通流量套餐,套餐更改、注銷難;疑個人身份信息被盜,名下多出手機號、寬帶用戶和電視賬戶;銷戶、攜號轉網和優(yōu)號過戶難;老年人機產生流量費、增值服務費和保底消費;有的是營銷商通過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捆綁套餐業(yè)務,套餐的復雜性和模糊性極易誘導消費者。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消費者要經常查查話費清單,看看運營商是否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更改套餐,訂制增值服務;查查話費、流量扣費是否屬實等問題。
網絡理財 切勿輕信
2020年寧德全市共接到與被騙有關的訴求143件,特別是網絡理財被騙尤為突出。反映的問題主要有淘寶合作代營、網店代維護、刷單被騙;代理工手工藝產品加工被騙;購買游戲賬號、裝備被騙;投資理財產品被騙等。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網上理財產品、電商代營、兼職刷單、眾籌參股等都屬于新興網絡詐騙模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錢,特別是學生和創(chuàng)業(yè)的年青人,要注重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要謹記不貪、不信、不轉賬,摒棄僥幸心理,謹防掉進詐騙圈套;目前關于網絡理財產品監(jiān)管缺位,相關法律法規(guī)滯后,還處于監(jiān)管盲區(qū),維權難度大,投資風險巨大;當消費者面臨高額回報的宣傳時,特別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
在線教育 亂象頻生
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育獲得進噴式發(fā)展,但在線教育行業(yè)也存在不少亂象,成為了消費者投訴熱點之一。有的企業(yè)夸大吹捧網課教學質量,虛構升學率、押題率,甚至虛假承諾考試包過;有的企業(yè)在辦學資質方面弄虛作假,在師資力量方面魚目;有的企業(yè)在退課退費方面進行虛假宣傳,但實際執(zhí)行中卻設置各種障礙阻撓;還有不少在線教育企業(yè)簽訂合同時就與網貸捆綁,退課容易退款難。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一是消費者選擇教育機構時,應該提前了解經營者的市場信譽和經營狀況,查詢商家是否有培訓資質,是否已出現風險預警信息;二是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量來購買預付費式消費卡,不要貪便宜而大量購買;三是必須簽訂書面合同,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
直播帶貨 良莠不齊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消費、微商營銷、直播帶貨日益火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由于此類購物形式均屬于非現場購物,消費者對于商品的實際質量無法把握,只能通過賣家口頭宣傳和網頁的描述進行了解,在收到商品后質量或性能存在差異的情況較多,由此產生的退換貨及售后問題較普遍。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微商、直播平臺進行的交易活動,大多為私下交易,經營者幾乎沒有辦理營業(yè)證照,其真實信息不全,投訴件調解困難,監(jiān)管也存在較大困難;理性選擇商品,不要輕信網紅效應,不要購買直播理財產品和價值過高的商品。
老年消費 謹防陷阱
近年來,老年人被騙問題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除了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保健醫(yī)療器械、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傳統(tǒng)方式外,欺騙手段也玩起了互聯網+,如:某健康管理中心在組織老年人健康講座兜售保健品時,宣稱與某健康公司合作,買保健品贈送理財產品,贈送的方式為代持,消費者手中只有代持協(xié)議和一份手寫方式出庫單,真假難辯。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別讓保健品療效蒙蔽眼,體驗背后是騙錢;眼見未必實,有病正規(guī)治;天上不會掉餡餅,羊毛出在羊身上;面臨高額回報宣傳時,特別需要提高警惕。
買精裝房 注重合同
隨著房地產熱賣,各地為了調控市場相繼出臺限價政策,開發(fā)商為規(guī)避政策,變相漲價,毛坯房改為精裝房出售,紛紛推出“拎包入住”的精裝房。但是關于精裝房馬桶常堵、下水道不通、門推不動、房屋漏水、墻壁裂痕;沒有按照承諾安裝設備和建材;未公開主要設備和材料的價格、品牌、產地、規(guī)格;履行“三包”責任不到位等,常引起業(yè)主集中集中投訴。市場監(jiān)管部門提醒消費者:目前,我國尚沒有關于精裝房強制性驗房標準,對于此類投訴,只能協(xié)調解決,買精裝房維權也并不容易;消費者在購置商品房時,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購房常識,簽署購房合同時一定要盡可能的詳盡,應該將該精裝房的裝修標準、設備、材料等級和品牌、保修期、違約責任等逐條約定清楚,為日后產生分歧解決糾紛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