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校園貸之所以能讓那么多大學生深陷其中,其中一點原因就是其套路花樣迭出,頻頻更新。而如今,又一個套路更深的培訓貸橫空出世,讓數(shù)百名大學生遭誆騙。
據(jù)稱培訓貸誆騙大學生的過程是:校外企業(yè)以校內公益講座的名義,吸引大學生參加一對一的免費職業(yè)測試。其間,“導師”不斷游說學生加入職業(yè)培訓班,許以美好愿景,后讓學生通過第三方貸款公司無抵押貸款交學費,由此導致許多學生因培訓貸背上沉重債務。
相比于裸貸的高利率和暴力化,培訓貸在手法上似乎更為隱蔽,套路更深也更具有欺騙性。以校內公益講座名義開始,游說學生加入職業(yè)培訓班,表面上是在提升大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實際卻進行著第三方貸款公司的無抵押貸款。集體的推銷,靜悄悄的放貸,如果不是貸款公司前來催還學生還貸,不少大學生還不知道自己早已落入對方預設的陷阱。
雖說被騙學生所在學校表態(tài)要嚴把校園講座關,事實上真正應該重視起來的,卻是對在校大學生的風險教育和基本能力培養(yǎng),而提高識別能力,是完全可以通過生涯規(guī)劃教育實現(xiàn)的。對于校園貸,如果學生能接受有關消費、貸款、理財?shù)慕逃?,便會對此增強防范意識,不會輕易地就掉入陷阱。
從裸貸到培訓貸,校園貸亂象亟待治理,找準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尤為必要。一方面,校園貸的滋生,跟現(xiàn)代大學生的超前消費和風險防控能力不足有直接關系,提升大學生自我防控風險能力,增強財商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圍繞校園貸的監(jiān)管體系建設必須及時跟進,既要加強對校園貸的監(jiān)管,又要建立起更為完善的誠信體系,才能把校園借貸行為納入制度化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