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近年來,虛擬形象逐漸走入大眾視野,這些數(shù)字化虛擬人物由電腦圖形化、AI、運動捕捉等技術制作而成,具備特定的人物設定、故事背景,以及個人喜好,一如真實存在的“人類”。
虛擬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而2007年虛擬歌手初音未來的出道,才真正讓大眾廣泛接受并認可了它的存在。
2012年,虛擬歌手洛天依在國內正式出道。她的形象帶著濃郁的本土特色:發(fā)飾是碧玉,腰墜則是中國結,名字也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緊密的聯(lián)結。出道至今,洛天依已擁有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在2015年的湖南衛(wèi)視跨年演唱會上,李宇春翻唱了其歌曲《普通Disco》,此后洛天依的事業(yè)也隨著歌曲的流行而水漲船高,代言接連不斷,甚至在2021年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目前,洛天依微博擁有504萬粉絲,同名話題閱讀量超7億,B站粉絲超238萬。
虛擬形象憑借著強大的人氣收獲無數(shù)粉絲,不少品牌也順勢推出虛擬形象。
對于品牌來說,虛擬形象的存在意義就是一位品牌“代言人”,為滿足品牌營銷推廣或者為展現(xiàn)品牌人格化而生。演藝明星可能會因為諸多原因,無法長時間地出任一個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但虛擬形象完全專屬于品牌,品牌可以持續(xù)為虛擬形象賦予內涵,也可以進行迭代升級。
早在2019年,屈臣氏就推出了首位虛擬品牌代言人“屈晨曦”,人設定位討喜、極具親和感;肯德基也推出一位虛擬“上校”,并將其打造成擁有成功事業(yè)的IP形象。歐萊雅繼去年宣布“M姐”成為集團全球首位虛擬代言人、美即品牌虛擬代言人之后,今年3月又宣布“歐爺”成為品牌的虛擬代言人。近日,國貨彩妝品牌花西子首個虛擬形象正式亮相,通過超寫實虛擬形象向人們展示中國妝容和東方美。
虛擬形象“花西子”。 資料圖片
“我們希望能夠為品牌塑造一個專屬的形象,長久地陪伴品牌5年、10年,甚至是100年發(fā)展。”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未來“花西子”將會動態(tài)地被賦予更豐富的人格、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在虛擬形象身上,潛藏著每一個人最理想的自我。我們未來會不斷地與用戶共創(chuàng),和他們一起來探討 “花西子”人物形象和人物設定,不斷塑造更符合用戶愿望的“花西子”形象。
智研咨詢分析認為,虛擬形象完全由人塑造,具有絕對的可控性。虛擬形象可以根據(jù)不同時期市場需求快速調整視覺形象、完成高難度舞蹈動作、唱出任何歌曲。
Z時代二次元文化破圈發(fā)展,為虛擬形象營造了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虛擬形象可塑性高,可以經(jīng)常在社交平臺上,還能夠與消費者進行近距離的溝通交流,逐漸受到不少品牌的青睞。不過目前這些虛擬形象大多數(shù)尚處在形象塑造的初期,能否與品牌共同發(fā)展,還是曇花一現(xiàn),有待時間給出答案。(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