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記者 劉浩)近日,消費者朱先生將花22萬元購買的名表送去維修,然而商家卻拒絕告知手表出現故障的部位以及采取何種維修方式,朱先生覺得這樣的售后服務不能與手表高昂的售價相對應,遂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
朱先生表示,他2020年花22萬元購買的一塊名表,在今年8月份開始出現故障,因此送至門店維修。維修人員稱,該產品需要維修保養(yǎng),要求朱先生確認簽字,并直接通過微信發(fā)了一張維修保養(yǎng)的單據。但是,該單據上并沒有明確注明手表的檢測結果,也沒有注明損壞部位。朱先生當即提出異議。但商家的解釋卻依然模糊,只是稱公司售后同意維修,卻不告知具體情況——出現故障的部位以及采取何種維修方式。朱先生認為如此不明不白的售后服務,相對手表的高昂售價來說,簡直是“貨不對板”,因此要求退換貨。
接到投訴后,浦東新區(qū)消保委工作人員與商家取得了聯(lián)系,但商家卻表示公司售后出具的維修單向來如此,如朱先生不愿意維修可以取回手表,但無法滿足他退換貨的要求。
浦東新區(qū)消保委工作人員指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guī)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guī)格、費用等有關情況。”因此,告知故障原因和維修方式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最基本保障。經浦東新區(qū)消保委的調解,商家接受建議,給予換貨處理。
浦東新區(qū)消保委表示,官方授權維修點應該做好維修服務的“透明度”——何處故障、如何維修以及維修周期等,都應完整的體現在維修單據上。希望商家能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從而彰顯品牌的信譽度。
![](https://tem.ccn.com.cn/cn/images/icon_click.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