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冬去春來,田野山坡上、公園庭院里,野菜隨處可見。很多人青睞野菜,認為野菜沒有噴灑過農藥和化肥,安全性更高,營養(yǎng)也更好。除了到農貿市場購買,有的人還會專門到郊外荒野采集野菜。那么,野菜真的更營養(yǎng)健康嗎?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員陳軍表示,野外自然生長的野菜,安全性并不比人工栽培蔬菜高。首先,野菜本身可能含有毒素。野外自然生長的野菜為了適應惡劣的環(huán)境,在長期生長繁衍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有毒物質以抵御外來侵害。如蕨菜含有的原蕨苷,就是一種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確定為2B類致癌物的物質。目前,很多野菜的食用安全性并未被充分研究。其次,野菜可能富集環(huán)境(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特別是生長在街邊公園、綠化帶等附近的野菜,葉片表面很容易沉積汽車排放的尾氣和空氣中的污染物,使得野菜中的有毒物質含量積累,從而潛藏較大的風險。
相對普通蔬菜,一些野菜確實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例如苜蓿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但是也有栽培蔬菜含有相同甚至更高的營養(yǎng)素,如西蘭花富含胡蘿卜素、硫胺素等。因此,野菜中的營養(yǎng)價值未必比栽培蔬菜高。
另外,雖然野菜具有較為豐富的多糖、黃酮、皂甙、揮發(fā)油等植物次級代謝產物,對調整人體機能有一定的療效,但是依靠食用某種野菜要達到某種養(yǎng)生效果是較難的。
野菜并不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不僅要求產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還必須按照農業(yè)部綠色食品的標準生產并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只有經過專門機構認定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的安全、優(yōu)質產品,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因此,不必過度推崇野菜的“營養(yǎng)”和“安全”,更不要因此去挖綠化帶里的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