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隨著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以“養(yǎng)老”為幌子的詐騙活動不斷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識能力不強、渴望健康、權益保護能力弱等特點,以銷售“養(yǎng)老產品(保健品、收藏品等)”、代辦“養(yǎng)老保險”、提供“養(yǎng)老服務”、宣稱“以房養(yǎng)老”、組織“養(yǎng)老旅游”等名義進行詐騙,嚴重侵害了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守護老年消費安全,促進老年消費公平,河北省保定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防范陷阱,捂緊“養(yǎng)老錢包”,嚴防“養(yǎng)老詐騙”。
陷阱一
全能“保健產品”
不法分子通常通過免費送禮品、講座會銷、免費旅游以及高科技噱頭等手段推銷保健產品,對前來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噓寒問暖、異常熱情,使老年消費者逐漸降低防范意識,落入消費圈套。且在銷售過程往往夸大功效,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的概念,混淆醫(yī)療器械和普通產品的區(qū)別,宣稱具有治療功效,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誘騙其高價購買,不僅導致老年人財產損失,甚至威脅生命健康。
消費警示
消費者應該從正規(guī)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知識和產品,要牢記保健食品屬于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不要輕信所謂偏方、特效藥、神藥,身體不適應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
陷阱二
免費“養(yǎng)老服務”
不法分子經常假借“名醫(yī)”“專家”的旗號,租用場地,擅自提供無資質“免費診療”“健康講座”“心理健康關愛”等養(yǎng)老服務,誘騙老年人繳納會費、購買養(yǎng)老床位、預交養(yǎng)老服務費,甚至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消費警示
消費者不要參加來路不明的助老服務活動,一旦提到收錢或預交保證金等字眼,要提高警惕,同時,不要隨意透露個人信息,多和家人溝通商量,并向有關部門咨詢,防治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陷阱三
安心“以房養(yǎng)老”
不法分子打著國家政策旗號,推出所謂“以房養(yǎng)老”項目,瞄準了老年人的房子,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財知識和信息不充分等特點,或者忽悠老年人抵押房產貸款,將貸到的款項投資于高息“理財項目”,或者誘導老年人將房產處置權交給“理財公司”,導致參與其中的老人不僅沒拿到養(yǎng)老金,還失去了自己的房屋。
消費警示
消費者應通過正規(guī)途徑和手續(xù)購買養(yǎng)老服務或進入養(yǎng)老機構,辦理過程要親力親為或請子女、親屬代辦,必要時做好公證,不要將房產或錢轉交給陌生人或“代理機構”處理。
陷阱四
投資“養(yǎng)老公寓”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的愿望,以既可以養(yǎng)老,還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的“養(yǎng)老公寓”建設項目或與養(yǎng)老相關的健康養(yǎng)生項目為誘餌,吸引老年人交錢預定床位,非法吸收老人手里的存款,開展非法集資詐騙活動,本該安享晚年的他們沒成想?yún)s遇到了騙子設下的“騙局”。
消費警示
消費者不要相信來路不明的康養(yǎng)投資項目,有養(yǎng)老投資需求,要及時同家人或其他專業(yè)人士商量請教,切不可因為一意孤行鉆進騙子的圈套。
陷阱五
代辦“養(yǎng)老保險”
不法分子謊稱認識醫(yī)保局、人社局等機構的工作人員,可以提供代辦養(yǎng)老保險服務,誘騙老年人一次性繳納高額費用,交錢后,又以“材料不足,繳納不成功”,需“打點關系”等借口,利用受害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步步緊逼,催促老年人繳納多筆“手續(xù)費”。
消費警示
個人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可以繼續(xù)繳費至滿15年后,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消費者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了解最新社保政策,不要道聽途說,應前往相關部門按照正規(guī)流程繳納養(yǎng)老保險,千萬不要相信“熱心朋友”的代辦服務,不要想著走捷徑圖小利,否則很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
陷阱六
高收益“投資理財”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以開推介會、知識講座等方式,通過贈送小禮物吸引老年人。虛構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投資項目,編造虛假文件,騙取老年人信任,以高利息、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來誘導老年人投資,甚至以拉人頭投資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誘騙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資,最后用老年人投資的錢進行部分返利后潛逃。
消費警示
消費者面對大額投資理財、入股項目,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額回報意味著高風險甚至是詐騙,多與家人溝通,多渠道了解項目是否真實存在,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陷阱七
熱情“電信推銷”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對電信科技等辨別真假能力較弱的特點,利用能夠準確說出電話接聽者的姓名、地址等個人信息等方法,向老年人推銷產品或服務,甚至進行詐騙。不少老年人因此上當受騙、損失財產。
消費警示
消費者不輕信陌生電話宣傳,最好不要接聽陌生電話,一旦陌生人在電話中提出匯款、轉賬等要求,及時咨詢子女、親屬或公安機關,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不建議參加非官方渠道掃碼注冊送禮活動。不下載來路不明的APP,更不要輕易把手機給他人操作,以防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
相關鏈接
防止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家人的作用尤為重要,隔斷騙子與老年消費者建立情感聯(lián)系的可能性是防止老年消費者被騙的最好辦法。保定市消保委建議子女應幫助老年人遠離“詐騙陷阱”。
一方面,作為子女,平時不妨多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或經常打打電話,讓老人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子女所給予的關愛、親情和溫暖,從而消除孤獨和寂寞;另一方面,作為子女,應經常給老人補補防騙知識??梢岳镁W(wǎng)絡下載一些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相關防騙知識資料,經常讀給家中的老人聽聽,或讓老人自己看看,讓老人能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從而避免被騙子“忽悠”而上當受騙,造成經濟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