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劉銘)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 “2022消費維權年度人物事跡”在京揭曉,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選送的年度維權人物楊坤榮獲“2022消費維權年度人物事跡”十大人物。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坤,始終秉持“消費者至上”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消費者服務,立足檢察職能,在全國首次將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發(fā)還受害消費者,為消費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管理使用提供了“犍為樣本”。
“地溝油”案追索巨額懲罰性賠償金
楊坤組建犍為縣檢察院消費領域專案團隊,運用檢察監(jiān)督職能,強化對消費領域案件辦理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消費違法犯罪行為,運用檢察監(jiān)督職能促進消費行業(yè)治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對消費領域案件辦理力度,已依法追究19名違法犯罪人員刑事責任,起訴多人競業(yè)禁止,提起消費類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達2400余萬元。犍為縣人民檢察院被四川省委政法委員會、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四川政法先鋒集體”。楊坤獲評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獎。
其中,犍為縣人民檢察院訴雷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該案通過央視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成為轟動全國的典型案件。在這起被害消費者眾多、社會影響惡劣的“地溝油”案中,楊坤帶領犍為縣檢察院充分履職,不但讓雷某某等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公開賠禮道歉,還成功追索懲罰性賠償金447.824萬元,并監(jiān)督巨額懲罰性賠償金執(zhí)行到位。
犍為“地溝油”案判決后引發(fā)全國關注。網絡評論中,不少網民質疑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問題,引起了楊坤的高度重視。他通過鉆研相關法律規(guī)定發(fā)現,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當時在立法上尚屬空白,常規(guī)做法是簡單將執(zhí)行到位的賠償金上繳財政。
2022年,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出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作工作機制》,鼓勵各地探索懲罰性賠償金管理使用制度。
賠償金優(yōu)先發(fā)還受害消費者
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使用必須和廣大受害消費者聯(lián)系起來。針對這一問題,楊坤廣泛邀請消費者代表、經營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社區(qū)人員進行座談,并會同法學專家教授進行法理研討,最終確定了工作思路,即優(yōu)先保護私益、余額進入公益基金的“雙軌制”,嘗試建立公益保護和私益保護的對接橋梁。
楊坤主動與市場監(jiān)管局、消委會對接,攜手對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并主持起草了公告、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規(guī)范性文件,聯(lián)系協(xié)調財政、審計、紀委、人大、政協(xié)等多部門加入協(xié)作機制、監(jiān)督機制的設計架構,確定了懲罰性賠償金優(yōu)先發(fā)還受害消費者、剩余進入公益基金的機制。
楊坤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食品安全公益訴訟賠償金能夠依法定程序進入受害消費者的‘錢袋子’,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拿得到,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真正激發(fā)消費者積極維權的信心決心,構建全民參與、全民監(jiān)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同共治局面。”
該案為全國同類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了實踐范本,被評為2020年度四川省公益訴訟典型案例。2022年9月,該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同共治,把懲罰性賠償金發(fā)還給消費者,這是第一次!” 法學專家對該案的創(chuàng)新實踐高度評價。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左衛(wèi)民點評稱:“在本案中,犍為縣人民檢察院積極履行職能,在完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程序后,會同相關部門將執(zhí)行到位的懲罰性賠償金發(fā)放給受害消費者。這一舉措是對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管理使用的創(chuàng)新探索,為相關立法提供了參考,對食品安全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亦有較大貢獻。”
為完善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中懲罰性賠償法律制度,楊坤將案例中的體會和思考撰寫成文,作為課題主持人成功申報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公益訴訟與消費維權深度融合的理論課題。在承擔全院繁重工作的同時,他帶隊對全國相關案件資料進行了歸納提煉,深入四川省21個地市州進行實證調研,查找大量案例并設計分析模型,歷時7個月撰寫出6萬多字的論文,為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管理使用立法提供了基層的創(chuàng)新思路。
網絡維權快速拿到賠償金
針對案件中受害消費者眾多、線下申報手續(xù)復雜、時間成本不合算的情況,結合當前移動支付便捷的現狀,楊坤大膽提出通過網絡維權讓受害者快速拿到賠償金的解決辦法。隨后與多部門聯(lián)動,通過專業(yè)大數據公司設計微信小程序,楊坤將其命名為“望而生味”,寓意是“讓黑心商家望而生畏,讓消費者美滋美味”。受害消費者只需操作手機截屏或者拍照消費憑據,即可實現維權申報和賠償金到賬,申報成功率100%、獲賠率100%。
“沒想到僅通過APP就能取得賠償金,雖說211.26元的賠償金不多,但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你們這是為群眾辦實事,非常感謝你們!”拿到賠償金的消費者紛紛向“楊坤們”致謝。
通過線上申報賠付方式,解決了懲罰性賠償金支付“最后一公里”,讓消費者嘗到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甜頭。“消費者不用自己收集證據,不用自己提出訴訟,不用自己參加庭審,不用自己申請執(zhí)行,只需要將保留好的消費憑證或者手機上保存的電子消費憑證進行申報,就可以通過檢察機關的民事公益訴訟所確認判決,得到相應比例的懲罰性賠償金。”楊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