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成都訊(記者劉銘)暑假來了,研學、游學、名校學科營等暑期親子游產品讓家長們趨之若鶩。近期,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收到多起涉及參加名校學科營的消費投訴和咨詢,發(fā)現相關機構魚龍混雜,存在傍名校、以有利于升學等噱頭進行虛假宣傳等問題。6月30日,四川省消委會發(fā)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理性對待“名校”研學營銷宣傳,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要仔細查看機構經營資質。特別要注意查看機構經營范圍,承辦研學、出國游學等機構是否取得了由文旅部門頒發(fā)的旅行社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以培訓為目的學科營是否已經取得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許可。如未取得相關許可或經營者以商業(yè)機密為由不能提供讓消費者進行查證的,建議謹慎選擇。
要理性對待營銷宣傳。有的機構以冒用校名、謊稱合作、刻意誤導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如自稱為北大、清華等名校聯辦的暑期學科營。除了鑒別學科營是否名副其實外,還要對學科營的內容進行辨別,查詢授課老師的身份、培訓內容等。有的機構以各類比賽培訓、升學規(guī)劃等方式捆綁銷售高價研學營。建議家長按照各大學官網提供的聯系方式致電核實,不要輕信其合作機構、名校授權等宣傳說辭,避免上當受騙。
要認真審查合同條款。簽訂合同時,首先應確定合同簽訂主體,防止出現研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方等多方主體相互推卸責任,增加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其次要應仔細查看合同條款約定是否公平,是否標明活動具體內容、日程安排、費用明細、退費程序等內容,應做到明確、詳細、可操作;最后,雙方達成的約定和經營者的口頭承諾均應列入合同條款中。
要及時留存證據,依法維權。家長要合理評估自己的消費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額預付款。不要通過微信、支付寶或其他方式向私人賬戶繳納相關費用,繳納培訓費應開具正規(guī)發(fā)票并加蓋公章。要妥善保存好相關宣傳資料、付款憑證、合同等。當發(fā)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投訴維權,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川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要理性看待研學培訓,樹立科學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guī)律,尊重孩子個體差異和稟賦特質,不盲從攀比。在為孩子選擇夏令營或學科營時,要充分尊重孩子意愿,切不可盲目跟風,也不能“一托了事”,要根據孩子興趣有針對性地選擇研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