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濟南訊(記者尹訓銀)預付式消費因其便利有優(yōu)惠折扣等特點,在健身等行業(yè)廣泛使用,然而,各種實惠和便宜的背后,潛藏著消費者難以預知的風險。健身房關門跑路、不能退卡或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等……健身房的各種“套路”成為許多消費者的“痛點”,使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如何避免被預付卡“套路”?近日,山東省煙臺市消費者協會發(fā)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理性辦理預付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預付式消費“看起來很美”實則風險不少,在健身卡消費過程中,有一個頻發(fā)的消費糾紛就是退卡問題,這種看似價廉物美的消費模式背后卻隱藏著不少風險。
商家不按承諾提供服務。付款后商家不按承諾兌現服務或服務質量變差,有的商家甚至隨意漲價,服務縮水,讓消費者進退兩難。
辦卡容易退錢難。交錢容易退款難,卡或協議上普遍印有“一經售出,概不退款”的霸王條款,商家常常以此為理由拒絕消費者的退款。
消費者維權舉證難。經營主體隨意變更,經營者、商家?guī)捉浺字骰蜿P門倒閉,有的商家沒有向消費者提供合同協議或者發(fā)票憑證,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煙臺市消費者協會發(fā)出消費提示:
量力而行選擇健身項目。消費者應根據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工作時間等情況綜合考慮,不要輕信健身機構的宣傳,沖動盲目消費。
簽訂書面協議。辦理健身預付卡時,消費者不要輕信一些商家的口頭承諾,務必要簽訂書面合同,看清合同內容,要特別注意健身卡使用期限、門店使用范圍、退費退卡、違約責任等條款,對不合理的條款內容,要及時糾正,便于事后消費維權爭議的解決。
沖動消費應有“冷靜期”。“預存消費打五折”“辦一年會員送一年會員”,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的消費者,禁不住商家的“套路”沖動辦卡,而且不少健身卡面值較大。預付式消費在帶來便利性的同時,也存在著“辦卡容易退卡難”等風險。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均出臺健身卡“冷靜期”的規(guī)定,對那些一時頭腦發(fā)熱的消費者,可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理性消費強化維權意識。消費者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辦卡前要了解經營者經營狀況、誠信度、不輕信廣告和商家的口頭承諾,及時簽訂書面合同。同時,消費者要注意保留協議(合同)、轉賬記錄、發(fā)票等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