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建)很多北方家庭都習慣一次性蒸較多饅頭、花卷、窩頭等面食,分裝后再放進冰箱冷藏室保存,但也有觀點認為面食最好還是冷凍保存。那么,家庭自制的面食,到底是冷藏好還是冷凍好呢?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沈群教授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食之類的淀粉食物在室溫下可以保持一兩天。如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會出現(xiàn)淀粉回生老化的現(xiàn)象,存放時間越長,面食就越硬。比如新出鍋的包子皮軟、筋道,從冰箱冷藏室里拿出來蒸,就會感覺包子皮變厚,口感變硬。
同時,淀粉回生老化不僅會讓面食失去原有的品質,甚至可能引起食品品質劣變。這是因為在冷藏環(huán)境中,厭氧菌和霉菌更活躍。雖然這種變化在室溫下也會發(fā)生,但在冷藏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速度可能更快。
一般來說,防止面食中淀粉回生老化的方法是快速冷卻干燥,也就是說,蒸熟的面食放涼后直接放入冷凍室,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
不過,冷凍保存的面食,吃的時候往往不如新蒸的面食筋道或蓬松,主要因為面食在冷凍過程中,里面的水分會結冰,破壞內(nèi)部組織結構,使面食解凍后就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面食失去原有的品質。特別是冷凍保存,對蛋白質面筋結構的損傷比冷藏相對更明顯。
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這種情況?沈群建議食用冰箱冷凍的自制面食,復熱時不用解凍,直接蒸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冷凍面食出現(xiàn)口感差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