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太原訊(鄒瑩 記者 馮鐵飛)“兼職網絡刷單,足不出戶,輕松又賺錢。”疫情期間,不少消費者都在網上看到過類似廣告。面對這種“刷單”誘惑,山西省消費者協(xié)會警示廣大消費者警惕網絡刷單陷阱,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山西省消費者協(xié)會總結指出,此類騙局的常見套路主要是:首先利用受害人疫情期間無法復工、急迫賺錢心理發(fā)布虛假宣傳廣告;之后發(fā)送鏈接,稱“先墊付,后退款,有返利”引誘受害人墊付商品款項,待完成任務后以各種理由拒絕返還,甚至引導受害人向詐騙賬戶匯款或持續(xù)刷單才能得到返利,不斷使受害者陷入更大金額的騙局中。這類陷阱已成為近年來網絡詐騙的重災區(qū)。有鑒于此,山西省消費者協(xié)會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認識兼職工作,擦亮眼睛,防范網絡騙局。具體方式可從以“識別真假鏈接”入手。
首先注意辨別細節(jié)。如果是常用網站,特別要注意有無之前的收貨人地址,能否通過該網站聯(lián)系店鋪客服等,假鏈接一般無法做到;如果是陌生網址,可故意輸入錯的賬號密碼,倘若仍能登錄,則證明鏈接和網站為假。
其次,對于軟件下載鏈接,建議消費者直接從手機應用商店搜索軟件名稱下載。社交工具上陌生人給的App下載鏈接,尤其要謹慎。
第三,手機支付注意辨識假二維碼和釣魚鏈接。留意有無二維碼二次覆蓋,以防被一些假二維碼替換;掃碼付款時,注意核對付款商家的名稱是否正確。對有疑惑的平臺或銀行短信,注意與之前的短信記錄核對細節(jié),遇到需要點擊鏈接的,建議先撥打相關平臺的客服熱線核實。
消費者協(xié)會建議,消費者切莫貪圖小利,一旦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消費者要及時保存所有相關證據(jù),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12315或消協(xié)組織舉報投訴,保障個人權益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