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維達超韌國潮紙巾,巧妙地將“鵲柳山云”“桃花知魚”“雨燕青荷”與“雀羽蘭亭”頤和園四大園內美景展現于包裝上;網易游戲將與頤和仙境進行深度聯動,通過打造《天下》IP的國風新品牌,讓大眾在游戲中感知三山五園傳統文化。
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的文創(chuàng)展館內,各種傳統文化IP比比皆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天壇公園等IP形象紛紛落地,新穎的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相融合,吸引了不少觀眾,成為展館中最熱鬧的一個。
近幾年,國潮文化興起,曾經紅極一時又在文化多元化浪潮沖擊下即將“消失”的國民品牌,正以全新方式回歸,并不斷地制造驚喜,有態(tài)度、有個性、融合時尚與中國本土元素的國潮產品日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貿會上展出的文創(chuàng)作品將新穎的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吸引了不少觀眾。王小月 攝
傳統文化IP與現代設計跨界融合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潮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國潮品牌文化迎來了春天,為更多年輕人認可。
在服貿會開辟的文創(chuàng)展館中,天壇公園以“天壇建成六百周年”為主題,現場展示包括香水、首飾、生活用品等天壇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共計61種。
其中,天壇文物公仔蠟燭為首次亮相。將天壇的祭祀器皿以公仔蠟燭形式呈現,卡通的形象融入了天壇獨有的元素,將園林文物和傳統文化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F場全部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靈感都源自天壇文化,并用一種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述著世界文化遺產天壇的古老故事。
故宮也在館內設置了展區(qū),除了故宮文創(chuàng)外,故宮彩妝也由線上走向線下,引來不少前來參觀的觀眾拍照留念。
兵馬俑虎符鑰匙扣、兵馬俑創(chuàng)意口袋保溫杯、兵馬俑琺瑯彩鑰匙扣等便攜式創(chuàng)意產品,呆萌的形象吸引了不少女性消費者,在展館現場就迫不及待地通過官方網店搜索同款文創(chuàng)產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發(fā)出獨具創(chuàng)意的文創(chuàng)產品。王小月/攝
由北京文博衍生品創(chuàng)新孵化中心主辦的“文化IP創(chuàng)新賦能美好生活”活動中,一大批優(yōu)秀文創(chuàng)項目達成合作。三山五園文化“頤和仙境”IP與Kindle、康師傅、網易天下、維達、歐珀萊等品牌在北京市文物局見證下達成合作,實現跨界產品的開發(fā)合作。
此外,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的支持下,魔域游戲與北京國文景文化發(fā)展公司合作將故宮主題文化元素植入游戲,并結合游戲環(huán)節(jié)設定開發(fā)相關的游戲道具、文創(chuàng)產品開發(fā),將文化與電競相融合,通過利用電競游戲的方式講好文物故事,用可聽可看可感方式讓文物活起來。
我國文博文創(chuàng)資源豐富,如何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一直是一個重要課題。以“國潮”為橋梁,傳統文化IP與現代企業(yè)的跨界合作,不僅符合年輕消費者群體的時尚審美,也促進了年輕群體對品牌文化價值觀的認同,推動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復古風”高顏值產品受追捧
隨著年輕人對國潮風的追捧,不少商家也開始在產品包裝上下足功夫,將國潮元素揉入包裝,“復古風”設計引發(fā)眾多年輕人的追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營武漢飲料二廠生產的濱江牌汽水,承包了武漢人的整個夏天,被老武漢人親切地稱為“二廠汽水”。后來,隨著飲料品類不斷豐富,二廠汽水日益衰落。到2000年左右,二廠汽水全部停產。
去年夏天,一款名為“漢口二廠”的汽水火了起來,成為新一代的國潮飲料。自從問世以來,“漢口二廠”不斷制造出熱點話題。創(chuàng)始人受到老汽水老情懷的啟發(fā),希望能做出陪伴當代年輕人成長的“潮牌飲料”。“漢口二廠”汽水以高顏值著稱,不僅原創(chuàng)瓶身符合人體工學,握感舒適,而且外觀充滿值得玩味的細節(jié)。為契合每款產品的特性,包裝設計在保持調性統一的同時,又有所不同,有些主打二次元,有些是插畫風,有些散發(fā)濃郁的復古風,成為年輕人喜愛的自拍神“汽”。
同樣,誕生于互聯網的堅果品牌百草味首次跨界就是與頤和園IP合作,將國潮和食品結合,通過清代宮廷的生活日用品、化妝柜甚至生活器皿,將柜子和果仁相結合,設計出“遇見貴人”禮盒。此后,百草味又聯合《國家寶藏》節(jié)目推出了“開門納福”系列國潮IP,包括“瑞象萬千”、“祥瑞潮盒”以及“運滿乾坤”三款產品。
百草味品牌中心內容營銷總監(jiān)林學偉在FBIF2020食品飲料創(chuàng)新論壇上表示,通常快消產品的包裝很容易被一次性丟棄,但是把柜子做了可二次利用的設計,消費者吃完零食還可以把禮盒留著。“后續(xù)我們看到很多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去分享,可以做成收納盒,甚至在桌面上放文具。不僅提高了二次利用率,也貼合了環(huán)保概念。”
由此不難看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國潮買單,也讓新國貨迸發(fā)出生機。
除了新晉品牌,老字號跨界創(chuàng)新依然是消費市場的一大潮流。六神、大白兔等通過電商和新零售,用更年輕化的表達,將國潮元素發(fā)揚光大。
挖掘國潮背后的文化
服貿會文創(chuàng)展區(qū)的IP周邊產品。 王小月 攝
麥肯錫《2020年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國際品牌曾經是舒適、現代化、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標志。近幾年,中國企業(yè)努力升級產品的品質、性能和價值。數據顯示,在乳制品、數碼產品等品類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在高端產品上選擇中國品牌。
北京商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中國消費者報》表示,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會兼顧價格、質量、外型、實用等等方面,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商品,少了對品牌的盲目崇拜。由此,國內不少品牌開啟了多元化的商業(yè)模式,不僅服裝行業(yè)會去參與食品、化妝品生產,其他行業(yè)也會在跨行業(yè)中謀求發(fā)展,消費者會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不再是單一化的模式,可選擇性也越來越多。
目前與國潮文化元素相結合的大多是快消品,商家更樂于在包裝上下功夫,僅僅停留在“面子”工程的國潮風能否走得更遠?
“快消品特別是食品購買成本低,競爭激烈,消費者選擇非常多。消費者第一眼還是看顏值。顏值在國潮里面的表現,大家還停留在把中國傳統元素符號用當代的審美重新詮釋、表達出來。”林學偉認為,除了純視覺化的表現,國潮還需要有具體內容表現,要挖掘國潮背后的文化,讓更多年輕人從表象的東西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同時,00后、10后審美也會發(fā)生變化,國潮風要跟著消費審美需求慢慢迭代。(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