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南京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少消費者通過美容保養(yǎng)自己的皮膚、按摩除濕改善自己的健康,但市場上美容機構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美容消費糾紛有增無減。消費者如何能“美得放心健康”?近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消保委公布兩起美容保健調解案例,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美容“套路”,謹防養(yǎng)生變“養(yǎng)傷”。
美容服務約定不清 效果不佳退款難
10月7日,消費者黃女士向連云港市消保委投訴稱,今年9月18日,她看到城東祛斑中心美容店發(fā)布的廣告,便到店家咨詢體驗,沒想到進店容易出店難。黃女士初進美容店,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先用不知類型的儀器對其臉進行免費檢測,并表示臉上斑不嚴重,如果馬上做祛斑美容恢復很快。一番推薦后,工作人員見黃女士仍然猶豫,便用很多祛斑效果良好的照片吸引黃女士,并承諾“祛斑后十天保證臉上的斑干干凈凈,雙節(jié)期間漂漂亮亮、美美地迎接親朋好友”。
黃女士表示當天沒帶錢,工作人員又說交點錢就能做,還可以享受總監(jiān)親自操作,更可以送套化妝品。在美容店里一群人的勸說下,黃女士交了2000元??墒墙煌赍X,不僅總監(jiān)沒有時間親自做,十幾天后也沒有達到承諾的“臉上干干凈凈”,反而臉上的斑比沒做之前更深。
黃女士再次來到美容店討要說法,被告知還要交7800元購買配套產品使用才能祛斑,不然臉上100%變黑。爭執(zhí)無果的情況下,黃女士當場報警,并向消保委投訴,要求美容店3倍賠償消費金額6000元,并對精神傷害進行賠償。
連云港市消保委接到投訴后,立即核實相關情況并組織雙方調解。調解過程中,該美容店負責人辯稱,消費項目有明碼標價,黃女士購買的祛斑套餐全款是9800元,2000元只是定金,并在收據上有注明。黃女士交完費后可以享受終身祛斑服務,沒有強制消費,全程有監(jiān)控錄像。因為黃女士復診時不配合,才導致臉上變黑,美容店不存在過錯,黃女士還應支付美容店7800元余款。對此,黃女士激烈反對,稱美容店并無工作人員告知2000元是定金,自己也沒有拿到收據和合同,甚至懷疑收據是補開的。自己投訴并不是為了要這2000元錢,而是為了要一個說法。
調解現場。資料圖片
連云港消保委投訴部主任單曉生指出,雙方簽訂的服務合同,應明確服務事項、產品名稱、服務周期、違約責任等基本內容,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果雙方約定不清,發(fā)生糾紛時,應按照有利于消費者一方解釋。簽訂的服務合同和收款收據都應現場提供一份給消費者,被投訴的美容店存在過錯。經調解,美容店現場向黃女士表示道歉,同意解除合同并退還交的2000元。黃女士也同意放棄索賠。
提示:近年來,美容類(包括醫(yī)療美容)糾紛的投訴量保持高位,一些機構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連環(huán)套路,他們先是通過廣告以低價甚至免費體驗為由,吸引消費者到店,然后在服務過程中誘導消費者購買服務和產品,讓消費者不斷加碼消費。如果消費者表示沒錢,則慫恿以付定金、借款或刷信用卡等方式付費,后期又會以需要用產品修復為由建議消費者再進行消費,如若不買,則嚇唬消費者可能有“毀容”的風險。連云港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美容消費存在風險,要謹慎選擇,切勿盲目跟風。消費者在接受美容服務時,要選擇口碑好的、合規(guī)的美容機構,主動要求簽訂服務合同并索要發(fā)票,通過書面形式將價格、服務風險、雙方責任義務等重要內容予以明確,切勿相信商家口頭承諾。
艾灸養(yǎng)生保健存隱患 三度燒傷理賠難
8月10日,連云港市消保委接到消費者潘女士投訴,稱其在克麗提娜美容店做常規(guī)美容時,在工作人員的極力推薦下做了中醫(yī)艾灸項目,全程無人告知其項目存在風險。做完后,潘女士發(fā)現兩條小腿有劇烈的灼燒感,很快皮膚上起了水泡,而且右腿的水泡比左腿大很多。美容店卻向潘女士解釋說這是正常反應,并給了2小瓶“三無”產品讓她涂抹。潘女士涂抹幾天后發(fā)現傷口情況愈加惡化,疼得也越來越厲害,導致不能站立。潘女士遂去醫(yī)院檢查,被診斷為三度燒傷,醫(yī)生表示艾灸燙傷得比較重,可能有細胞壞死,要做清創(chuàng)縫傷口,需要兩三個月才能恢復,還會留疤,治療期間不能洗澡,建議居家休息。
關于美容店及工作人員是否具備做艾灸的資質,該美容店負責人始終沒有明確回答。雖然,美容店承認是店里責任,但是關于賠償問題,不積極處理,企圖拖延時間。目前,潘女士的傷口已經在醫(yī)院縫合,后期也肯定會留疤,潘女士要求美容店退還美容卡里余額,并賠償醫(y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精神損失費1.5萬元,已交后續(xù)祛疤費用1.5萬元,總共3萬元。
消費者提供的傷口照片。資料圖片
接訴后,連云港市消保委與被投訴的美容店了解情況,美容店負責人稱潘女士身上的水泡不是燙傷是灸花,一般7—10天能好,因為潘女士自己出門玩不注意,可能碰了水或是包扎不當,導致了感染。而給潘女士涂抹的藥品,是花錢買的,為中醫(yī)配方。
經連云港市消保委反復調解協商,美容院同意給予一次性賠償,并退回卡內不包括贈送的余額。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提示:消費者在接受理療、艾灸等保健服務之前,一定要選擇合規(guī)機構,進店后要先查看商家的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證照,如果涉及使用器械、儀器的,也要對器械、儀器的出廠證明、使用方法等進行初步了解。另外,消費者還要分清醫(y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區(qū)別,不要相信商家的夸大宣傳,要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薛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