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福建相關部門調(diào)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規(guī)定,取消二手車銷售發(fā)票的地域限制,便利更多消費者享受政府以舊換新政策紅利。(據(jù)11月13日《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一張二手車銷售發(fā)票的地域歸屬,成為很多地方“雙新”政策順利落地的“腸梗阻”。很多地方要求只能本地人賣舊買新都要在本地進行,才能享受補貼。以舊換新政策能否真正帶來預期的效果,關鍵還是在于要做好利民便民的“關鍵小事”。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順利享受到政府惠民利民舉措,才能讓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弦,進而促進消費者“愿消費”。
應該說,一地政策造福一方人民促進一方經(jīng)濟,這本身并無過錯。但是,如果這種政策措施僅僅以直接交易或者直接獲利為準,那么政策本身產(chǎn)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就都會受限,效果也難免不盡人意。福建相關部門解除二手車銷售發(fā)票地域限制規(guī)定,敞開了汽車以舊換新大門,促進了資金與車輛順暢流通,想要換車的消費者通過異地交易也同樣能獲得補貼,從而增強了換車的積極性,消費意愿也更強了。打通汽車以舊換新落地補貼政策的堵點卡點,促消費惠民生的整盤棋被全部盤活,交易末端微循環(huán)高效流轉,政府“雙新”政策活力才能不打折扣地全部釋放,廣大消費者也就能感受到無差別的政策溫度。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各地在落地落細“兩新”政策、推進建立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過程中,應當像福建這樣,進一步加強系統(tǒng)謀劃、辯證施策,統(tǒng)籌本地與全局、部署與落實,科學地算好經(jīng)濟賬與民生賬。一項政策只有將可能涉及的利益問題和社會問題進行全面考量,才能確保政策內(nèi)容的科學合理,才能確保政策精準高效地實施。汽車廠商和經(jīng)銷商都希望多賣車,盡快減庫存、回籠資金,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消費者希望售賣二手車不限地域,既能賣出高價,又能拿到更新補貼。破除政策惠民的地域限制,雖然地方政府可能要讓渡賣舊車的一部分稅收,但也增加了購買新車交易收入的更多稅收,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增強了消費信心。一張發(fā)票歸屬地的細微變化,讓市場參與各方共贏。如此周全的“算法”才是最有大局觀的“考量”。
筆者以為,福建取消二手車銷售發(fā)票的地域限制的這筆“民生大賬”算得好,各地在落實“雙新”政策時,要整體布局,從消費者立場精心“算計”,切實算好“民生大賬”。(徐文智)